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出版走出去论坛:聚焦中国出版走向国际市场路径

发布日期:2014-09-0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作者:ahprint
核心提示: 9月1日上午,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节首场论坛——中国出版走出去论坛在中华世纪坛小剧场举办。论坛由中国出版研究院承办。

  9月1日上午,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节首场论坛——中国出版走出去论坛在中华世纪坛小剧场举办。论坛由中国出版研究院承办。

  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口管理司司长张福海,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刘伯根,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建尧,安徽出版集团总裁、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非,中国青年出版社(英国)国际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范晓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天蔚等嘉宾,通过主旨演讲的形式,就数字化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国出版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传播中华文明,增加中国文化软实力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用好国家政策平台

  “走出去,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的一个坐标下定位我们的新闻出版走出去,创新我们的话语体系,打造融通国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张福海在“中国出版如何更好地走出去”的主题演讲中,客观分析了当下新闻出版业的走出去情况,他认为,要积极关注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边疆地区新闻出版走出去扶持工程等四个助推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工程。要利用书展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助推中国出版走出去。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平台,积极参加国际书展活动,出版代表中国水平的精品力作,使走出去的影响最大化。”会上许多嘉宾都表达了同样感受。

  “文化走出去,文化是‘魂’,产品是载体,企业是主体,国家是保障。”王亚非认为,企业要用足用好国家政策,自主走出去。“‘中国国际经典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政策,既是企业走出去的指导方向,也是出版企业走出去的保障。”

  对此,刘伯根认为,国际会展和国际交流活动搭建了走出去的合作平台;海外网点建设支持走出去落地生根。

  柳建尧则结合走出去工作当中的难题与困惑,提出了5条走出去的路径:一是要会沟通。既要懂行业,更要注重交流方式与沟通技巧。二是懂行情。懂当地的经济文化,懂合作伙伴的心理。三是有本事。准确衡量走出去的能力与实际情况。四是有目标。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既要有社会效益,担当国家使命,又要为企业谋求经济效益,生存发展。五是有耐心。不想当然,不简单对待,心平气和,冷静对待,为出版社的整个转型升级做相应准备。

  抓实物出口拓数字之路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已经连续两年入选全球出版业50强,今年从第22位上升到第14位,在走出去方面近年来也取得不俗的成绩。版权输出从2003年的101项递增到2013年的740项,10年共输出2937项,列全国之首;最近3年连续获得全国综合排名第一。此外,在《2013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报告》中,集团所属中华书局在海外图书馆的馆藏数排第1位,人民文学出版社排第3位,商务印书馆排第11位,三联书店、大百科、人民美术、华文出版社也都进入了前100名。

  刘伯根在题为“中国出版集团走向国际市场的五条路径”演讲中,和大家分享了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走出去成绩与经验。他表示,实物出口支撑了中国出版集团走出去的半壁江山。“集团所属的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出版物进出口公司,实物出口每年均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他还表示,数字出版开辟了走出去的一片蓝海。“数字出版促进了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的无缝连接,与出版走出去紧密相关。”目前中国出版集团已有驻港和海外机构31家,正在筹建的美国国际出版公司1家。其中,驻港机构4家,海外分公司6家,海外出版公司9家,海外发行公司和书店12家。

  力求全方位拓展

  “推动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出版企业必须变单一的版权输出模式为全球产业链运营,由单纯的图书延伸到全方位的文化投资和拓展。”王亚非认为,要在海外设立国际出版传媒集团,收购兼并当地企业。他建议,设立海外国际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建立文化产业银行。

  中国青年出版社(英国)国际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就扎根在了被誉为国际创意和出版中心的英国,通过实行本土化运营,有机会融入西方读者和发行商中间,根据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消费习惯,按照西方出版行业的编辑、营销方式,对中国文化元素进行编辑包装,坚持“中国文化,国际表达”的出版理念,借助国际平台全面提升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郭光所作的“立足英国出版营销平台,进入国际图书主流市场”的演讲,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中青社的走出去经验。

  范晓虹、张天蔚则通过对“中华学术文库”和“丝路国家工程”项目的走出去情况和《大飞机出版工程》的走出去情况的介绍,让与会者深深感到,走出去不仅是政治文化工程,也是市场行为,是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