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2018又有大量纸媒即将退市,其实离场的不是报而是“纸”

发布日期:2018-01-04  来源:今日头条
核心提示: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名字仍有意义,不仅是媒体的符号,更是一种品牌,拿《纽约时报》来说,即便有一天它一张报纸都不生产,这家媒体仍可能还叫《纽约时报》,永远叫《纽约时报》。

  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名字仍有意义,不仅是媒体的符号,更是一种品牌,拿《纽约时报》来说,即便有一天它一张报纸都不生产,这家媒体仍可能还叫《纽约时报》,永远叫《纽约时报》。于此而言,眼下一批又一批纸媒的退市,实际上与“纸”的关系不是很大,更应反思的,是媒体创新力、市场竞争力的问题。都市报也好,晚报也好,如果新闻做得好,完全可以换一种媒体工具生存。

  2017年的年末,竟成了国内不少纸媒的告别时刻。除了目前已知道的《渤海早报》《假日100》《采风报》《球迷》《北京娱乐信报》《台州商报》《大别山晨报》《皖南晨刊》《无锡商报》《西凉晚刊》《白银晚报》《西部开发报》《北部湾晨报》《上海译报》等宣布将要休刊,还有不少纸媒也在近期表示将缩减出版周期,以应对纸媒寒冬。

  纸媒进入寒冬,是因为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电脑特别是手机等新型媒介工具对报纸的替代,注定了报纸价值的式微。然而,报纸不过是媒体的一种产品,报纸休刊或停刊,不应代表媒体的退市;如果媒体是有潜力的,即便这家媒体的报纸没了,其旗下的新媒体仍可以继续活跃在媒体界。这方面,不论国内国外,都不乏成功的例子。

  2011年年底,《纽约时报》CEO珍妮特·罗宾森宣布离职,这对于当时已处在传统纸媒困境下的这家老牌媒体来说,又多了一层阴影,更加动摇着报界的信心,业界纷纷猜测,CEO的突然离职,预示着纸媒严寒的加剧,这种形势下,这家老牌纸媒还能走多远?

  但现在,《纽约时报》不但活得很好,依然健康,且“年轻”——新媒体成了主打产品和发展方向,尽管纸质产品生产量下降,但数字媒体用户不断增加,到2016年底,数字媒体订阅用户达到150万,数字媒体获得5亿美元的营收。

  在国内,“纸媒冬天”虽渐趋渐进,但目前最活跃的新媒体中,纸媒旗下的新媒体仍是主力。一边是很多纸媒或休刊停刊,或步履维艰,一边是也有不少纸媒在扩张、招兵买马,甚至外稿稿酬标准翻倍。那些逆势上行的纸媒,多是主打新媒体,比如网络快讯、快评,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产品走在了前面,由过去单一的报纸产品发展为集多种传播手段为一体的“立体式”多媒体、全媒体。

  信息时代时代的媒体的生命力,首先由新闻传播水平、新闻质量决定,而不是传播工具,因为谁都有条件搭上新媒体的快车。新闻的速度、深度、角度等方面,谁做得更好、谁的影响力大、谁更能赢得受众,谁就赢了。

  而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名字仍有意义,不仅是媒体的符号,更是一种品牌,拿《纽约时报》来说,即便有一天它一张报纸都不生产,这家媒体仍可能还叫《纽约时报》,永远叫《纽约时报》。于此而言,眼下一批又一批纸媒的退市,实际上与“纸”的关系不是很大,更应反思的,是媒体创新力、市场竞争力的问题。都市报也好,晚报也好,如果新闻做得好,完全可以换一种媒体工具生存。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返回顶部